福建舰那三声弹射的巨响,没想到最先震碎的,是一些俄罗斯人的玻璃心。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当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这种一向挑剔的媒体,都不得不承认“中国航母技术实现关键突破”时,俄罗斯的知名军事网站topcor却在干一件怪事——他们派“翻译官”潜入美媒的评论区,像是在沙子里淘金子一样,把所有对福建舰的恶评、酸评,一条条精挑细选地搬回国内。什么“抄袭福特级设计”啦,“中看不中用”啦,反正怎么难听怎么来。
至于那些“中国比美国先实现五代机电磁弹射”的懂行评论?不好意思,全被过滤掉了,仿佛从未存在过。甚至还翻出些陈年旧谣,硬是把不相干的事情凑一块,想证明中国的军力都是虚的。这种操作,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一种复杂心态的公开表演。
毕竟,回过头看看自家那艘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那对比就太惨烈了。福建舰下水才三年多,电磁弹射、隐身舰载机、8万多吨的块头,一气呵成。而“库兹涅佐夫”号呢?从2017年进厂大修,到现在快八年了,愣是没出来。这期间,唯一能修它的PD-50浮动船坞沉了,还顺手把一台起重机砸在了航母甲板上;后来又着了两次大火,一次比一次严重。现在它就那么泡在船厂里,修也不是,拆也不是,尴尬地悬在半空中。
这种失落感,其实是有根源的。曾几何几时,他们习惯了以“老师”自居。中国的辽宁舰,前身是苏联没完工的“瓦良格”号;歼-15的原型,是苏联的T-10K-3舰载机。这份“技术源头”的优越感,是他们最后的心理慰藉。哪怕后来我们自己造出了山东舰,他们还能嘴硬说“底子还是苏联的”。
可福建舰的出现,把这层窗户纸彻底捅破了。电磁弹射,俄罗斯自己没搞出来过;八万吨级的常规航母,他们也只停留在模型阶段;更别提那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歼-35隐身舰载机,跟俄罗斯技术谱系彻底没了关系。这就好像你一直以为你的学生在模仿你的笔迹,结果有一天他直接用你看不懂的字体写了篇旷世奇作。那种从“引领者”到“旁观者”的巨大落差,不是谁都能坦然接受的。
说到底,这种拧巴心态的背后,是对自身军工实力急剧衰退的深层焦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航母产业链就断了线,当年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骨干流失,配套的工厂要么倒闭要么被制裁。他们眼睁睁看着中国从续建“瓦良格”起步,一步一个脚印,从滑跃到弹射,从常规到未来可期的核动力,心里着急,却无力追赶。
中国发展自己的航母,从来不是为了跟谁比个高低,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那片蓝海。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需求。俄罗斯一些人与其在别人的评论区里寻找廉价的心理安慰,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自家那艘还在船厂里泡着的航母先捞起来。毕竟,靠转发几句酸话,既修不好“库兹涅佐夫”号,也追不上这个时代航母发展的脚步了。
所以,这事儿你怎么看?
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杭州配资,牛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