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呼和浩特8月14日电 (记者 张雪冬)8月14日,呼和浩特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下简称呼铁中院)组织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就2024年以来环资案件集中管辖的工作情况和8起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发布会现场。呼铁中院供图
据发布会介绍,自集中管辖以来,呼铁两级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案件1692件,审结1439件,结案率达85.05%。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在刑事审判领域,呼铁两级法院始终积极参与全区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并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快立、快审、快结”机制,将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15.9天,较全区刑事案件平均用时缩短54.3%,以高效司法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在民事审判中,聚焦群众环境权益保护,妥善化解探矿权纠纷、土壤及噪声污染责任纠纷等涉民生案件,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2024年以来受理相关民事案件53件。行政审判方面,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依法审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实质化解环境资源行政争议198件,助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污染防治,为绿色发展筑牢法治屏障。此外,该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审判职责,支持行政机关履职及社会组织起诉,审结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生态损害赔偿等案件11件,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以司法实践绘就绿水青山法治底色。
呼铁两级法院自集中管辖以来,已执行或自动履行修复金893.2283万元,恢复林地、草地面积4154.1608亩,购买森林碳汇200吨、原地或异地种植林木792株、立木蓄积135.5立方米。有效保护蒙古百灵、白腰朱顶雀、野生云雀等20多种涵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及“三有”保护野生动物800余只。受理的案件涉及土地、森林、水资源保护及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多类别生态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呼铁两级法院还积极主动推进环境资源执法司法衔接配合,促进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协同发力。
发布会现场。呼铁中院供图
为进一步提升环境资源审判专业能力和水平,以及为环境资源审判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2024年以来,呼铁两级法院以专业化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构建“司法+生态+治理”多元保护体系。
一是建设环境资源案例库。并收录近五年全区法院环境资源案件生效裁判文书8088个,同时还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指导性案例26个,各省高院发布的典型案例446个。
二是因地制宜设立生态环境修复基地,构建生态司法保护长效机制。呼铁两级法院结合案件审执情况,根据集中管辖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工作情况,落实“专业化审判+恢复性司法+社会综合治理”,此外,对地方法院已经建立的十余个生态修复基地,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共同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三是强化行政执法与生态环境司法衔接,提升协同共治能力。集中管辖以来,呼铁两级法院与生态、林草等行政机关深入交流协作,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在信息共享、工作衔接、生态修复共建等方面开展协作达成共识,推动环境资源保护的功能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统合、凝聚生态保护巨大合力。
四是强化内部联动,建立全区法院集中管辖协作机制。依托自治区高院下发指导意见,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在跨域立案、巡回审判、委托执行等方面明确协作流程,形成全区法院工作合力,运用智慧法院最大限度便利当事人诉讼。同时,呼铁两级法院加强区域司法协作,主动对接区外法院,推动生态环境区域保护。
五是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智库”建设,破解专业壁垒。探索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涵盖大气、土壤、林草、水利、农牧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外脑”介入,精准查明专业事实,科学公正审理案件,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提升审判质效。同时,对于具有环境资源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呼铁两级法院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充分发挥专业化人民陪审员在环境资源审判中的积极作用。
六是用心用情传播,讲好环境资源审判“品牌故事”。为宣传典型案例,打造有特色、有情怀、有温度的环境资源法治宣传品牌,呼铁中院自主创作、拍摄环境资源普法小视频26期,生动解说案例,宣讲环保法律知识。
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杭州配资,牛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