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张咏治蜀轶事:一位能臣的为官之道
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朝廷派张咏(字乖崖)出任益州知州。当时的四川地区因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导致民变四起。淳化四年(993年),贫民王小波率先揭竿而起,率众攻占彭山县,处死贪官齐元振。张咏迅速调集兵力围剿,将王小波正法。然而起义军并未就此平息,余部推举李顺为首领,声势愈发浩大,一度攻陷成都。朝廷急调大军镇压,最终平定叛乱,李顺伏诛。
叛乱平定后,张咏深知蜀地之重要,遂长期驻守成都。据《智囊全集》记载,某日张咏在校场检阅军队时,刚一出场,士兵们突然齐声高呼\"万岁\"三次。这在封建时代是极其敏感的政治事件,因为\"万岁\"乃皇帝专属称谓,士兵此举无异于逼张咏造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张咏沉着应对,立即下马面向东北汴京方向,恭敬地高呼三声\"皇上万岁\",随后从容上马继续检阅。这一举动既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又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士兵们见状再不敢喧哗。
展开剩余52%不过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值得商榷。若士兵真有反意,岂会因张咏一句话就改变?况且在公开场合高呼\"万岁\"形同谋反,是要株连九族的大罪,士兵们不太可能如此鲁莽。再者,若真发生此事,按常理张咏必会被调离甚至问罪,但史实上他始终稳坐成都知州之位。
张咏为官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变通。在杭州任上时,恰逢大饥荒,百姓为求生计纷纷贩卖私盐。按律当严惩,但张咏却网开一面,仅予训诫便释放犯人。他对下属解释道:\"钱塘十万户,饥者八九,若不允其贩盐谋生,恐生民变。待秋收粮足,再行禁令。\"这种灵活施政既解民困,又防患于未然。
但张咏绝非一味宽纵。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州(今南京)发生特大火灾,火势之猛竟使\"飞鸟蔽日\"。张咏迅速展开救灾:抚恤伤者,安葬死者,同时严惩纵火犯,处决数名肇事者。这种恩威并施的执政风格,正是苏轼所赞\"宽严相济\"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张咏在花甲之年还创造了金融史上的重要发明——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他也因此被尊为\"纸币之父\"。从平定叛乱到治理地方,从灵活施政到金融创新,张咏的为官之道充分展现了一位能臣的智慧与担当。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杭州配资,牛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