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无忌(?—410年5月9日),字无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东晋末年将领,名将刘牢以外甥。
少有弘愿,拜徐州处置,拜东海国中尉。元兴三年,伴同刘裕率领北府军安定桓玄之乱,规复晋室,荡平诸桓权势,拜江州刺史,封安成郡公。
义熙六年,率军伐罪卢循之乱,败于徐道覆,持节战死。追赠侍中、司空,本官仍旧,谥号忠肃。
人物平生
晚年履历
何无忌少有弘愿,获州府命为处置,后转太学博士,娘舅刘牢之镇守京口时也常与他商讨大事。
隆安四年(400年),司马元显封其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录用何无忌为东海国中尉,加号广武将军。
元兴元年(402年),刘牢之授命作为先锋都督伐罪荆州刺史桓玄,但当桓玄率军垂垂迫近建康,刘牢之仍没防御桓玄,反倒因怕灭桓玄后不能被司马元显所容,终决议向桓玄降服佩服。何无忌和刘裕在那时多次诚心的谏止刘牢之,但刘牢之都不从,仍是向桓玄降服佩服。桓玄及后击败了司马元显,并将司马元显和其党众,和司马彦璋也正法了。何无忌晓得司马彦璋被正法,就在集市上痛哭,获那时的人赞许。
刘牢之被桓玄调为会稽内史,被刘牢之视为削夺其权利的行动,因而希图起兵伐罪桓玄。可是,刘牢之将策略告知刘裕后,刘裕却以情面皆附桓玄,谢绝撑持刘牢之。那时何无忌亦问刘裕本身去处,刘裕说:“我看刘牢之必定会失利,你可随我前往京口。若桓玄守晋臣之节,我就与你帮助他;不然,我就与你同谋覆灭他。”何无忌服从而与刘裕同返京口,而刘牢之亦因得不到其余幕僚撑持而失利他杀。
兴举义兵
桓玄失势后自居高位,又让桓氏后辈担任表里要职,更诛杀一批北府军旧将,有篡位之心。元兴二年(403年),刘裕受命攻伐兵变的卢循,在击败卢循后,何无忌偷偷去见刘裕,挽劝刘裕在山阴县起兵伐罪桓玄,不过刘裕想期待桓玄正式篡位,而在临近建康的京口起兵伐罪,故此不实施何无忌的倡议。十仲春,桓玄篡位称帝。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与何无忌前往京口,谋害伐罪桓玄,回复晋室,因而与刘毅、王懿、孟昶、檀凭之等人同谋起兵。刘裕等军于仲春乙卯日正式起兵,并于第二天胜利篡夺了京口及广陵两个重镇的节制权。那时何无忌亦保举了刘穆之给刘裕作为主簿。刘裕及后率军攻陷建康,桓玄出奔江陵,刘裕在建康以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成立行台,司马遵遂以何无忌为辅国将军、琅邪内史,并授与司马道子府中精兵,命其与刘道规在刘毅管辖下追击桓玄。
讨平诸桓
桓玄西走江陵,留何澹之等人留守湓口,而何无忌和刘道规就于四月庚戌日在桑落洲与何澹之军作战,何无忌即使晓得何澹之不在来攻的船舰之上,不过仍劝刘道规极力防御,企图壮大自军的士气并下降敌军士气。何无忌等篡夺了来攻的船舰后传播鼓吹何澹之已被其所俘,令敌军军心惊扰,何无忌因而与刘道规乘胜防御,因而大北何澹之,并连续攻陷湓口和寻阳,将在寻阳的晋室宗庙神主和武康公主和琅邪王妃褚灵缓送回建康。蒲月癸酉日,何无忌与刘毅和刘道规即是峥嵘洲击败桓玄亲率的戎行,桓玄在战后弃江陵西走。江陵那时受荆州别驾王康产的节制,奉晋安帝复位。不过,刘毅等所率的义兵在桓玄身后旬日仍未到江陵,桓振等人因而乘虚剿袭江陵,何无忌等至巴陵,前后击败在马头的桓谦恭龙泉的桓蔚,及后不听刘道劝戒止,直取江陵,却被桓振和冯该合兵击败,与刘毅等被逼退还寻阳。十月,刘毅等再率何无忌等西进伐罪桓振,先陷夏口和冯该分兵防守的鲁山城和偃月垒,至十仲春再取巴陵。
义熙元年(405年),因南阳太守鲁宗之举兵伐罪桓氏,桓振率兵防御鲁宗之,而刘毅等就乘时进陷江陵,何无忌及后护送晋安帝前往建康。三月庚子日,何无忌转督豫州、扬州之淮南、庐江、安丰、历阳、堂邑五郡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但何无忌还不至任就改持节都督江东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义熙二年(406年),何无忌迁都督荆、江二州之江夏、义阳、绥安、及豫州之西阳、新蔡、汝南、颍川三州八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同年,封安成郡建国公,赐食邑三千户并加督司州之弘农及扬州之松滋二郡军事,加散骑侍郎,进镇南将军。
持节战死
义熙六年(410年)仲春,广州刺史卢循乘刘裕北伐南燕的机遇兵变,防御江州。三月,何无忌自寻阳引兵拒卢循。长史邓潜及参军殷阐都劝谏何无忌不要轻进,该当据城而守,积储精锐与其匹敌,不过何无忌都不服从。三月壬申日,何无忌与卢循部将徐道覆相遇于豫章,徐道覆号令数百兵以强弩登临西岸小山射击何无忌军。适值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飘向东岸,徐道覆因而乘风命大舰进逼何无忌之舰,何无忌军遂奔忙溃败。不过何无忌至此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以示像旧日苏武持节不屈节于匈奴之忠。当符节送至时,何无忌执节以督战。可是那时叛甲士数太多,何无忌虽毫无惧色,但仍持节战死。
何无忌之死,令天下震动。朝野人士更以旧日何无忌与刘裕等同谋伐罪桓玄之时皆作计较策划,而现在败死却因草率收兵,感应怜惜。朝廷追赠何无忌侍中、司空,本官仍旧,谥号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