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凉州郡,甘肃武威郡,湖北武陵郡。
「安」源出
安氏出自西域多数民族,略有三支﹕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汉灵帝时歇息国(伊朗西南部)太子安清,专心梵学,离开那时的都门洛阳假寓(见本网的「安世高」段,厥后有安氏。南北朝时又有歇息世子离开中国假寓,亦为安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安迟」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假寓华夏,代为汉姓「安」氏。三﹕为「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安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一度归唐代统领,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华夏,后为安氏。又,唐代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
迁徙散布
先秦时代,安姓很少为人所知。进入东汉今后,安姓首要勾当在华夏和河西走廊地域。唐代,是安姓成长比拟快的时代,但因安禄山之乱,河南一带的安姓改了其余姓氏,生齿有所削减。宋代时代,安姓约莫有14万人,约占天下生齿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天下安姓总生齿的25%。在天下的散布首要集合于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约占天下安姓总生齿的74%,其次散布于陕西、山东、广西、甘肃、浙江、福建。天下构成了以四川I和豫、冀、晋为中间的安姓堆积区。明代时代,安姓生齿急剧削减,约莫有8万多人,约占天下生齿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今后。在天下的散布首要集合于贵州和山西两省,约占天下安姓生齿的40%。贵州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生齿的21%。其次散布于河北、江苏、四川、陕西、山东、河南,这六省的安姓又集合了51%。宋、元、明时代,安姓生齿削减良多,其散布总款式变更不大,生齿首要由南方向西南和东南迁徙。天下构成以川贵、晋冀豫为中间的安姓堆积地。
今世汉族安姓的生齿170万,为天下第一百一十位姓氏,约莫占天下生齿的0.14%。从明代至今600年中安姓生齿由8万增到170万,达21倍,安姓生齿的增添速率高于天下生齿的增添速率。自宋代至今1000年间,安姓生齿的增添率是呈V形的态势。安姓在天下的散布今朝首要集合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约莫占天下安姓总生齿的45%,其次散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这六省的安姓又集合了37%。河北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总生齿的13%。天下构成了以渤海湾地域为中间,向西抵甘肃和向南达安徽的延长形、高比率安姓散布带。安姓散布很广,但在人群中散布不平衡。安姓在人群中散布频次表示图标明:在京津冀、晋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贵州北部、豫鲁大部、湖北东南、安徽北部、江苏东南、内蒙古大部、黑吉辽,安姓占本地生齿的比例普通到达0.24%以上,中间地域可达0.6%以上,以上地域笼盖面积约占了天下总面积的32.4%,该地域栖身了约莫69%的安姓人群。在内蒙古西南部、山东东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川贵桂大部、重庆、湖南西部、新疆东南,安姓占本地生齿的比例在0.12%一0.24%之间,其笼盖面积占了天下总面积的24%,该地域栖身了约莫23%的安姓人群。